bet36体育在线-【首页】@

图片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政府工作报告

昆明市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中国昆明   2009-05-07 16:15   字号: [        ]

——2005年2月20日在昆明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代理市长  王文涛

各位代表:

    我代表昆明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是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任务,全市经济社会进入新一轮发展期。

    (一)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面对发展中碰到的诸多不利因素,我们强化协调服务,科学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合理调度安排生产生活用水,积极应对电力、运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及时解决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千方百计加快经济发展。全市生产总值942亿元,增长12%;财政总收入184.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5.6亿元,增长36.1%。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全面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实行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政策。农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产量达114.9万吨,扭转了近年来粮食生产持续下滑的局面。烤烟中上等烟比例达99.8%,烟农收入9.3亿元,比上年增加1.4亿元。蔬菜、花卉、水果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畜牧业继续保持增长,家禽业恢复到上年水平。无公害和绿色产品生产规模扩大。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08亿元,增长15.5%。完成水利建设5851项。农村税费改革取得实效,农民人均减负27.6元。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农村新增劳务输出3万多人。

    工业主导作用继续增强。工业总产值突破一千亿元。烟草工业又创新高,冶金、电力、化工等行业效益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三年深化国企改革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企业活力进一步提升。实施了一批行业整合重大项目。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步伐加快,完成重点技改项目40项,总投资17亿元。制定出台《昆明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强市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纲要》。鼓励非公企业参与国企改造重组,非公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45.5%。

    商贸旅游服务业稳步健康发展。制定实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市场布局进一步合理规范。传统服务业得到提升,信息咨询、社区服务等新型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房地产市场活跃,汽车、教育等热点消费继续趋旺。加强粮食等重要商品的价格监测和调拨供应,确保了市场稳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0.5亿元,增长12.8%。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强化宣传促销,提质增效工作逐步深化。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1750多万人次,增长10.4%,旅游总收入137.5亿元,增长16.1%。

    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完成投资435亿元,增长20.3%。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非公经济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8%。组建滇池投资公司和土地开发投资经营公司。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有效实施资本运作和资产重组,自来水、煤气等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

    (二)现代新昆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围绕“一湖四环”、“一湖四片”,我们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清理整顿,盘活利用存量土地资源,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共组织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3项,完成投资50多亿元。

    城市规划进一步完善。全面修编和调整现代新昆明城市总体规划。开展主城及新城概念规划的国际国内方案征集工作。完成小哨—嵩明航空城总体规划、主城核心区架空线入地规划、主城交通和环境整治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规划公示和宣传工作得到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规划方案,通过媒体、论证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市民意见。

    呈贡新城建设积极推进。昆洛路改扩建和高海公路路基基本完工,海口钢管拱形特大桥顺利合拢。开展高校搬迁项目土地报批和校园规划设计。昆明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开工建设。完成省广电产业基地和云南国际云药港项目用地选址。世纪金源集团投资主城东南部中心区开发建设等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第七届全国残运会主馆场建设前期工作启动。

    主城功能继续提升。大力推进交通畅通工程,加快道路建设改造。320国道眠山—车家壁段改扩建、滇池路改扩建、民航路改造相继竣工。官南路立交桥实现南北向主线桥通车。东三环建设进展顺利,南三环一期工程完工。绕城公路东段建设完成投资8亿元,南段、西南段(即安晋公路)和西北段前期工作按计划推进。加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继续推进拆违、拆临工作,完成一批街道绿化改造。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重心下移、上级监督”的城市管理新体制,41项管理职能下放到区。科学合理配置城市资源,完成四区行政区划调整,为主城功能的不断完善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增强了城市后续发展能力。

    滇池治理步伐加快。世行贷款项目全面完成。盘龙江上段截污工程竣工。滇池西岸截污一期工程顺利推进,大清河、枧槽河综合整治工程开工建设。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议书获国家批复。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建设进度加快,云龙水库下闸蓄水,净配水一期工程基本建成。严格界定滇池面山保护区范围,全面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工作。2000亩湖滨生态带建设启动。成立滇池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在沿湖15个乡镇设立滇池管理所。草海生态治理首批示范点建设启动实施。

    (三)对内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围绕现代新昆明建设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创新思路,完善机制,优化环境,开展一系列的投资推介活动,狠抓项目跟踪落实,促进了外向型经济发展。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04户,合同利用外资1.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228万美元,增长21%,再创新高。实施国内经济合作项目467项,实际引进市外资金62亿元,增长27.7%。实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推进责任制,一批重大项目签约实施。第十二届昆交会昆明展团成绩显著。安宁等县(市)区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密切与沿海地区的交往,与广州、南宁缔结为友好城市。加强与省内各州市联系,昆明与迪庆合作项目全面落实。

    进出口贸易较快增长。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26.1亿美元,增长46.9%,其中,出口13.8亿美元,增长37.6%。以东南亚为重点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世界马铃薯大会、国际城市可持续能源发展市长论坛、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世界烟草研讨暨展览会等会展活动。外事、侨务工作取得新成绩。

    开发区经济快速发展。三个开发(度假)区实现财政总收入9.9亿元,增长24.7%。区内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昆明信息产业基地建设顺利启动。西南第一家公共型保税仓库建成。开展昆明出口加工区申报工作。经开区成为国家第一批公告审验合格的国家级开发区。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加快,高新创业服务中心被评为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依托单位。

    (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在努力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兼顾,深化社会领域改革,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共同进步。

    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先导和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7项,一批科技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大力推进重点领域的创新,昆明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家。安排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500万元,吸引社会资金2.1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国家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城市、专利试点城市工作,以及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昆明基地建设顺利推进。

    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理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完成220个乡镇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建设。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扩大,优质普高招生占总数的39%。教育资源整合步伐加快,完成一批学校的合并。组建昆明实验中学,新增民办高中4所。落实了44000多名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问题。昆明学院筹建工作启动。组建“名师工作室”,实施郊县区教师到主城区优质学校挂职培训工程。落实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组织开展市院市校合作,人才工作取得新成绩。

    文化产业发展实现较大突破。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市场化运作模式,完成市电影公司改制。成功举办首届昆明文化产业博览会,积极参与云南文化产业上海推介周活动,协议签约资金20亿元。涌现出一批有影响的文艺精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市文化艺术生产基地建设主体工程完工。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建设得到加强。采取严格措施,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对人的感染,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到162个,覆盖人口170万。计划生育工作继续深化,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5‰。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成绩明显,昆明籍运动员在雅典残奥会上取得1金3银2铜好成绩。广电、新闻出版、人事、档案、参事、人防工作取得新成绩,昆明电台、昆明电视台节目获4项国家级奖项。完成地方志首轮修编工作。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发展。土地、矿产资源保护力度加大,水源区得到较好保护,城乡环境综合质量有新的提高。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国防动员、双拥共建、人武部建设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扎实有效。驻昆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为我市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五)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我们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心并努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4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09元,实际分别增长7.2%和6.4%。农村和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3平方米和16.3平方米。下岗职工累计分流安置率达9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东川再就业特区建设启动,为东川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促进了社会稳定。“两个确保”进一步巩固,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低保标准适当提高,社会化发放覆盖面达到95%以上。各类社会保险制度继续健全,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加强。扶贫重点村、安居温饱村建设稳步推进,省下达的安居温饱工程茅草房、杈杈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解决了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救灾救济工作及时有效。广泛开展扶贫济困和“送温暖”活动,部分困难家庭的医疗、住房、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得到解决。

    (六)行政行为更加规范。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以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为目标,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得到认真执行,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重大问题通过政协广泛征求意见,主动接受民主监督。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众团体的联系,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维护国家安全工作得到加强。民族、宗教工作取得新进展。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深入开展“严打”专项斗争,加强社会矛盾和民间纠纷调处工作。健全群防群治网络,完善社会治安打防控长效机制,治安形势总体平稳。

    行政水平不断提高。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累计取消、精简行政审批项目511项。开通行政审批“绿色通道”。进一步健全便民服务中心工作运行机制,实施综合受理制、告知承诺制、首席代表负责制,推进电子化网上审批。以安宁和东川为试点,下放300多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积极推进。

    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大力实施“阳光政务”工程,建立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坚持重大事项出台前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健全完善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建立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法律顾问制度。积极开展“三观”学习教育和机关行风评议活动,强化整改,机关作风不断改进。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2004年承诺的10件实事基本完成:拓宽就业渠道,16000多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建设和清理1200套廉租房工作正在抓紧实施,廉租房建设主体工程3月底可完工;组织实施大板桥黄龙洞、龙泉寺补水、罗家营水厂直供、宝象河水厂改扩建等城市供水应急工程,强化节水管理,有效保障了城乡居民基本生活生产用水;扎实开展蔬菜农残专项整治,在全市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建立检测点,配备速测仪,蔬菜农残达到控制标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中心建设基本完工;东风路近日隧道和近日步行街区建成投入使用;安宁温泉—西山团结乡—富民、寻甸海尾—杨家湾等一批县乡油路建成;完成200座3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建站任务;继续实施“三免费”教育,25000名城乡和流动人口贫困中小学生得到资助;扩大老年人优待范围,《老年证》发放对象从原来的70岁以上降低为65岁以上。

    各位代表,一年来各方面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支持参与监督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辛勤劳动的结果,得益于多年打下的良好基础,得益于历任领导的不懈努力。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驻昆单位、省级各部门、各兄弟州市和驻昆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昆明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城乡、县(市)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加快发展的基础仍不牢固。现代新昆明建设任务繁重,资金筹措和土地供应难度较大。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偏高,给群众生活带来影响。社会发展处于矛盾“凸现期”,热点、难点问题比较突出。主城区交通拥堵,城市管理水平不高,脏乱差现象反弹。就业压力较大,失地农民和城市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建立群防群治长效机制的工作还有差距。政府工作还有不足,一些部门及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存在着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5年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

    2005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加快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的关键之年。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市第八次党代会和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现代新昆明建设为中心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努力在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工业强市和产业发展、加快滇池污染治理步伐、大力改善城市面貌、优化创业发展环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和创建“平安昆明”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宏观调控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国内外资本正在寻找新的投资地区;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推进,将进一步促进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向西部转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深入实施,有利于激活我市资源性产业,加强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全面启动,将进一步改善我市的发展环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昆明的发展,对我市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但我们也看到,世界经济发展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国内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用好一切有利条件,努力巩固和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面完成今年和“十五”计划各项任务。

    做好今年的工作,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更加重视群众利益特别是困难群体,更加重视基层基础工作特别是困难地区,更加充分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着力抓好10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增强城市综合实力

    全面、准确、积极地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优化投资结构。对有利于壮大经济实力、增强发展后劲的项目,加大支持力度。重点保障现代新昆明建设重大项目,抓好昆洛路、高海公路、东绕城线和第七届全国残运会主馆场等工程建设。加大对农田水利、农业生态、交通建设、教育、公共卫生和优势产业投入。认真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压缩一般性项目,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坚持市场运作,积极吸引外资,充分利用社会资金。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提升主城载体功能和服务功能,强化集聚辐射效应,提高现代化水平。注重新城功能布局,推动呈贡新城加快发展。坚持分类指导,进一步明确县(市)区功能定位,加强对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和政策引导,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依托小哨—嵩明航空城、禄劝乌东德电站等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县区工业和配套产业。加快以县城为重点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明星小城镇建设。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谋划好“十一五”发展。紧密联系昆明实际,认真落实“五个统筹”思想,正确把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昆明发展的重大机遇和阶段特征,结合“十一五”规划编制,深入研究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问题,调整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明确重大体制性、政策性措施,为昆明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围绕农民增收,全面发展农村经济

    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放到国民经济全局中统筹安排,立足中心城市特点和实际,用抓工业的思路、理念、机制和办法发展农业,城乡统筹,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工农互动,提高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稳定粮食产量,继续实行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巩固宜良、嵩明、禄劝、富民等粮食主产县生产优势。狠抓科技兴烟,确保烤烟生产平稳发展。进一步壮大蔬菜、花卉、水果等优势产业,扩大马铃薯深加工、天然药物开发等产业生产规模。搞好牲畜品种改良和种禽基地建设,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

    健全完善农业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用好专项扶持资金,着力增强龙头企业带动力和竞争力。建立一批辐射全省,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农资市场、农产品交易市场和畜禽良种交易等市场,促进农产品有序流通。制定和落实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措施,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业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进标准化和无公害生产,绿色农产品开发总量20万吨以上,新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基地12万亩。推行市场准入制,切实抓好农残专项整治。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防治工作。

    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已经实行的政策不能变,已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不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组织实施好第二步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免征除烤烟农特税以外的农业税。搞好“润滇工程”,建设宝象河分洪渠,大力发展山区五小水利和旱秧地工程。加大对北部五县区扶持力度。做好产业扶贫,大力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加强培训服务,在组织和输出农村劳动力到外地就业上实现新的突破。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和农村社会稳定。

    (三)大力推进工业强市,提高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大力培育名牌产品和骨干企业,有效整合资源、资本和技术,增强大企业、大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阳宗海电厂和昆明二电厂等能源建设。支持昆明卷烟厂实施重大技改项目,促进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发展基金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实施45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技改总投资18.7亿元。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继续深化国企改革,完善企业股权结构、组织结构和内部管理体制。

    搞活中小企业,提升乡镇企业,推进非公经济更快更好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新特方向发展,与大企业进行配套协作。引导乡镇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推进管理和技术创新。努力为非公经济创造平等竞争、一视同仁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积极支持非公经济参与行业整合重组。用好非公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100户非公企业。建立完善民营企业服务平台,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的民营企业信息网络。非公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到50%。

    进一步强化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协调服务。建立健全产业信息发布和指导制度。协调搞好电力供应,保障重点企业与重点行业用电需求。加强与铁路运输部门衔接,做好主要出口产品和重点物资外运工作。积极促进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继续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加快东川再就业特区建设。着力把寻甸建成新兴的重化工业与能源基地。建立与中央、省属驻昆企业联系制度,主动搞好服务。

    (四)壮大商贸旅游服务业,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培育现代物流,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规范发展会计、咨询、律师、公证等中介服务。加强调控,促进房地产业稳步健康发展。继续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电子商务。合理引导居民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培育文化、教育、体育等新型服务业。加快发展面向一般居民家庭和个人的社区服务,完善配套设施,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个人信用制度和消费信贷制度。

    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继续推进主城“商业圈”和特色商业街建设。结合主城改造和区划调整,加快发展商业配套服务设施。支持商贸企业挖潜改造增加效益,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向小城镇和农村市场延伸。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和监督检查,完善价格决策听证和成本监审制度。加大城乡市场整治力度,规范市场交易秩序,确保市场繁荣稳定。

    全面推进旅游业二次创业。加强旅游新产品开发,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康体和现代都市旅游。加强景区资源整合,突出民族文化特色,积极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搞好翠湖、滇池等特色旅游片区建设。做好西山等景区景点改造。加快石林申报世界遗产进程。全面启动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工作。进一步完善旅游接待设施,推进“旅游厕所工程”建设。强化市场秩序整治,搞好宣传促销。

    加快发展会展业。积极配合办好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系列活动、国际学生奶大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重大国际会议和涉外活动,带动会展经济。

    (五)以迎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为契机,全力塑造昆明城市新形象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是继世博会之后在我市举办的又一次高规格国际会议,是促进昆明城市建设发展、提升昆明国际地位和形象的重大机遇。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世博精神”,强化东道主意识,努力营造服务大会的良好氛围。人人动手,全民参与,坚决打好缓解城市交通、整治市容市貌、改造建设二环路三大攻坚战,确保实现“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国内国外眼前一亮”的工作目标。

    坚持交通发展中长期目标和近期计划相结合,改善基础、宣传引导、严格执法、科学管理,努力排堵保畅。建设西二环高架,实施安楚、昆石、昆玉、昆禄、昆曲及机场高速道路的“入口工程”。对次干道、支路和街巷进行整治,打通断头路,增加单行道。逐步组织实施主城中心区客运、货运站点搬迁。坚持公交优先,完善公交专用线规划,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布局,改善乘车环境。推行公交IC卡票制,尽快实施“一卡通”。强化交通综合治理,严格动静态管理,规范道路临时停车,加大违章行为处罚力度。加强出租车管理,合理设置候客泊位。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倡导文明交通。

    强化城市管理,全面开展市容市貌整治。实施东二环、南二环拆迁改造。大力整治入城道口、城郊结合部。对东风广场、火车站等片区进行集中整治。结合道路改扩建,对电力、电信等架空线实施入地改造。下大力气取缔占道经营和违法小广告,规范户外广告规划设置。逐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清理背街背巷等卫生死角,加快垃圾中转站和收集间等环卫设施建设,保持环境卫生整洁,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对省下放的14条道路实施综合整治。继续做好灯光亮化工程。启动市区主要路段临街建筑屋顶“平改坡”试点。搞好城市中心区重点地段绿化美化,完成警星公园等绿地建设。继续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加强衔接与协调,认真解决好区划调整和城市管理权限下放后出现的新问题。健全完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整合执法力量,严格城市管理,从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推动城市管理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确立规划立市,发挥好规划对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为城市管理打好基础。加强规划研究,科学合理界定片区功能,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做好主城、呈贡新城、小哨—嵩明航空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开展好重大专项规划。规范城郊结合部规划管理,提高县(市)区规划水平。推进规划立法工作,严格监督和执法,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强化规划宣传与公示,提高规划工作的开放性。

    (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围绕现代新昆明建设,外资、内资和本地资本相结合,进一步扩大引资规模。加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产业的招商力度,扩大社会事业领域合资合作。优化引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创新招商思路和方式,积极推行主题招商、产业招商、代理招商等。丰富项目储备,搞好项目推介。

    全面推进和落实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推进责任制。强化重大项目跟踪推进,狠抓外资到位和项目开工,促使早签约、早开工、早投产、早达产。加快省广电产业基地起步区、呈贡集装箱中心站建设,抓紧国际云药港等重大产业项目的实施。设立招商引资奖励基金,支持商会和各类企业以商招商。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抓好各项鼓励外商投资政策措施的落实。

    围绕把昆明打造成为通往东南亚、南亚贸易通道和国际贸易市场的目标,推进贸易方式和市场多元化。进一步深化外贸经营资格管理方式改革,鼓励民营企业等从事外贸进出口业务。搞好重点出口企业和出口生产基地建设,增加高新技术产品、特色农副产品出口。加快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兴业,参与国际工程竞投标,带动商品、技术和劳务出口。

    进一步提升开发区功能。注重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注重引进项目、技术和开发创新,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信息产业基地、出口加工区建设,促进云南软件园等产业园区发展。转变和优化开发区规划管理模式,引导相关项目向开发区及其周边集聚。全面启动三个开发区拓规区域建设。

    继续加强与国内外友城的交流,带动经贸发展。巩固扩大同省内外的横向经济联合,特别是与“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地区的合作。认真做好外事、侨务等工作。

    (七)切实加强财税工作,努力保持财税收入稳定增长

    狠抓税收征管,确保财政增收。坚持依法治税,做到应收尽收。加强财源建设,巩固提高“两烟”、电力、钢铁、医药企业等支柱税源对税收的贡献。强化非税收入管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模式和方法。强化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管理,完善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收缴管理办法。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和彩票资金监管。加大对困难县区财政增收激励力度,激发县区增收积极性和创造性。

    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确保人员支出和机构运转,保证社会保障支出,增加对“三农”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加大城市重大基础设施投入,促进现代新昆明建设。加大对困难县区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取消专项资金的地方配套。强化收入分配调节,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生产生活问题。勤俭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出国考察和节庆活动开支,继续压缩会议支出。

    稳步推进财政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结合区划调整,做好财政管理新体制试行过渡期各项工作。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完成市级机关会计核算中心向国库支付中心过渡,实现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的转轨。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增强预算执行约束力。逐步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开展工程采购试点。完善政府投资体制,合理界定投资范围。严格规范建设资金使用,强化投资项目和基金管理。

    (八)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继续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开展县(市)区科技示范工程。扶持建立5—10家企业技术中心,增强企业研究开发能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自主创新。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鼓励兴办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公共技术平台建设。进一步推进市院市校科技合作。深入开展科技宣传和科普活动,启动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工作。

    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村中小学建设,组织实施好14所示范初中建设。排除中小学危房5万平方米,新增农村寄宿制学校30所。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继续扩大优质教育规模。鼓励和规范社会办学。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组建“教师资源管理中心”。稳步发展职业教育,推进昆明学院建设。抓好少体校异地建设。

    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乡土人才“五支人才队伍”一起抓。完成人才选拔、考核和激励机制,优化创业环境,健全人才服务体系,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抓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落实,扶持重点文化产业发展。完成昆明剧院等文化事业单位改制工作。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完成市艺术生产基地建设工程,启动市图书馆改造、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抓好社区、村镇、企业等基层文化建设。强化管理,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加强文物保护、开发和利用。做好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档案、地方志等工作。

    加大公共卫生建设力度。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继续实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规划。深化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疗行业多形式、多元化发展。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做好妇幼保健工作。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加强重大传染疾病预防控制。强化监督执法,确保群众食品、药品和医疗安全。积极推进群众体育运动,备战第十二届省运会。

    (九)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加速滇池污染综合治理。抓好滇池西岸截污、大清河及枧槽河整治等建设项目。组织实施船房河、乌龙河整治等工程。局部开工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力争滇池治理“十五”计划所有项目全部开工。开展湖滨生态湿地建设详规编制,大力推进退塘还湖工作,加快草海生态区建设。启动农村面源污染控制示范村建设,完成沿湖乡镇垃圾收集系统建设任务。继续抓紧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建设,确保明年工程建成通水。完成清水海引水工程前期准备,争取尽快开工。

    重视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进一步强化土地市场整顿,依法加强水源区、矿产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加强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管理。贯彻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全面推进环保工作。保护和发展好森林资源,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继续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和改灶工作。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研究探索鼓励节能降耗与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突出抓好能源、重要原材料的节约利用。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降低废弃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建设节约型社会,不断增强全社会的节约意识、生态环境意识和效率意识。

    继续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加强计划生育法制宣传教育,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强化利益导向机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好“奖优免补”政策,搞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

    (十)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积极创建“平安昆明”

    切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把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结合起来,通过发展经济来扩大就业,促进中小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强化政府对就业的指导和服务,加大再就业工作力度,积极开发岗位,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完善落实鼓励创业各项政策措施。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复退转军人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抓好“两个确保”和“一个低保”工作,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加强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着力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险工作。完善农村“五保户”、重灾户、特困户生活保障。加快“金保工程”建设,推进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完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规范用工行为。健全社会救助机制,完善医疗、教育、住房专项和临时救助政策,解决低收入家庭的特殊性、突发性困难。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发展互助帮困和社会慈善事业。

    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和实践“昆明精神”,为新昆明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强化公民道德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深化城市民兵改革,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全面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关心和支持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打一场禁毒和防治艾滋病的人民战争。全面加强堵源截流,大力推进禁吸戒毒工作。综合防治,落实行为干预措施,坚决遏制艾滋病蔓延的势头。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切实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管理。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研究化解群体性事件的规律,把握工作的主动权,有效防范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切实防范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和落实公共安全应急处置预案,提高预警和处置能力。继续抓好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加强和改善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新昆明的根本保证。全市各级政府、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要求,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政府,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围绕发展大局,提高行政能力。当前,我市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显现,对各级政府的行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不断深化对加强行政能力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自觉性和坚定性。必须加强学习,开展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引向深入。必须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改革和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兼顾,全面推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推进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发扬攻坚克难、敢于碰硬的精神,善于把国家和省的方针政策与昆明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深入实践,大胆探索,不断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依法治市的能力、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和狠抓落实的能力。

    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的制度,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积极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意见。自觉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坚持职工代表联络员制度,进一步畅通人民群众向政府反映意见和要求的渠道。严格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处理经济社会事务。加强监督检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切实解决好行政执法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权责脱节”的问题,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强化政府信用建设。完善政府决策规则和程序,坚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健全政府内部分工负责、合力推进的工作方法与机制,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政府各项工作。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在继续完善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创业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加快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推动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的改革与发展,注重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清理、取消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总结推广管理权限下放试点经验,逐步把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到县区。健全便民服务网络运行机制,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努力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为群众提供公开、透明、高效的公共服务。

    强化政风建设,狠抓贯彻落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创实绩,坚决反对弄虚作假和作风漂浮,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尽量减少对基层的检查。深入调查研究,把bet36体育在线-【首页】@: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上,把工作着力点转到谋发展、促改革、保稳定、抓落实上来。建立健全工作责任机制,树立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集中精力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坚持廉洁从政、从严治政,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教育、制度、监督有效结合的预防机制。市政府领导班子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好市政府党组“五项廉政承诺”。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政风行风建设,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行为。抓好公务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加大轮岗交流力度,以民主评议行风为动力,进一步转变观念,摆正位置,换位思考,主动服务。大力整治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等现象,推行不作为问责制,对各类违法违纪和影响昆明投资环境形象的典型事件,严肃查处,绝不姑息。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务实高效、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

    高度重视群众利益,积极为群众办实事。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认真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面完成各项工作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将继续办好10件实事:一是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新增就业岗位6万个,解决5.2万人就业,其中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1.5万人;二是建管并重,加强交通环境综合整治,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使主城高峰时段主要路口行车平均时速从目前的14公里左右提高到20公里左右,初步缓解交通拥堵状况;三是加大城市绿化力度,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完成20万平方米绿地建设;四是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新建2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00个村卫生室,方便群众看病就诊。建立县乡村药品监督、供应网络,覆盖率分别达到95%和80%;五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对省定、市定寄宿制学校贫困学生,少数民族贫困学生给予生活补助,并对全市中小学贫困学生和残疾学生继续实施“三免费”教育,救助贫困学生10万人次;六是在滇池周边、饮用水源区农村推广和普及生态卫生旱厕,建设30000个家庭和公共生态卫生旱厕,改善农村卫生环境;七是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5万人,新增转移农民工5万人;八是加快农村地区“村村通”工作,完成527座建站任务,解决边远贫困地区2万户、8万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九是建设县乡油路390多公里,基本实现全市乡乡通油路计划;十是对医保个人账户每月低于40元的市属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实行补助,使近10万名养老金收入偏低的退休人员得到必要的医疗保障。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中共昆明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奋斗,扎实工作,努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加速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昆明市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